91看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91看书网 > 百度宅男当崇祯 > 第一百五十七章 教育产业化很给力

第一百五十七章 教育产业化很给力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“好,快给朕说说。”杨改革迫不及待,这“教育产业化”,根据历史的经验,明显,是可以做大做强的一个产业,每年从里面赚点银子,也不过分。

“我朝国子监,最早可以追索到元至正二十五年,那时候,太祖置国子学,这时候的国子学,是改集庆路儒学而成,可以说是国子学的前身了……”

“到了当吴元年,太祖称帝之时,就增设这国子学祭酒,这国子学,也就成了朝廷的正式官学衙门了……”

“当时政局初定,各方面人才急需,洪武太祖建立这国子学,确实为朝廷输送了不少的人才,在当时,这科举和贡举,也就是这国子学,都被视为这正途,那时候,为内阁,为各部尚书,不少都是国子监出身,不似现在,只认科举一途……”

“太祖洪武八年,在中都凤阳也设立了一座国子学,洪武十五年,这国子学就改成国子监了,后来,这成祖永乐元年,就设立了这燕京国子监,永乐十八年,改燕京国子监为国子监,自此至今,这就是国子监的由来,其实,这国子监,也是沿用,古已有之,也不是我朝首创的。”

徐光启不愧是本活字典,很快就把这国子监的来历,说了出来。杨改革听得有味,对这国子监的历史有了新的了解,这对于自己搞这个“教育产业化”,可是很有帮助的,否则,曰后和朝臣们争辩起来了,连这国子监的来历也说不清,肯定是不行的,这就省去了查阅大量资料,历史文献的时间和精力。这就是活字典的威力所在。

“嗯,不错,徐师傅果然是博学多才,接着说,后来呢?结果如何,怎么又会增加到好几千人就学呢?这是那年的事?收费情况又如何?”

杨改革已经等不及了,很想知道这是从什么时候起,这国子监变成敛财的工具的,既然明朝历史上已经有过先例,自己只要照着做就是,那些朝臣也无话可说,这以前行,为什么到现在就不行了?难道这大明的皇权,随着时间的流逝,能打折了么?

“至于国子监后来是如何有几千人就读的?说起来,也是和朝廷的财政有莫大的关系的。到了景泰四年,国库空虚,无力赈灾,也就开了纳贡,出八百石的米于几处地方赈灾,就可以入监一人,且不限身份,这就是最早的,因为朝廷赈灾而可入监的先例……”

xxx,杨改革心中狂骂,这是那个穿越者出的主意,这种用功名换赈灾的主意,不是常常在什么穿越者的书中看到吗?这明显,是穿越者所为啊!

“至后来,因边事紧张,或赈灾无力,也就常常开纳贡,例监,也就是输银子,粮食,马匹给朝廷,换取入国子监的名额。初期,还控制的严格,一般以千人为限,纳贡,例监不过年余就停,入监也就是挂个名称,并不实地在国子监入学,但是,后来,到了成化年间,这口子就开得逐渐收不拢了,就可以在国子监入学就读了,国事一紧张,就纳贡,例监,一下子,入监就学的人就高达六七千人了……”

哇塞!杨改革听傻了,这谁说明朝热迂腐和傻的,看看,明显的都是一群很精怪的主啊!没钱就搞搞“教育产业化”,就可以对付危机,这明显是很有经济头脑的。杨改革听着,觉得这明朝也不是书上说的那样迂腐不堪,更加垂涎的是这一个人就要输送八百石的米到灾区,这个,远超杨改革的“规划”,原本,杨改革打算,这一个人收个二三百两银子,就算是这“教育产业化”极大的“升级”了,自己已经够黑了,没想到,人家历史上直接从八百起,比自己狠了几倍以上,更黑的是,还要是米,还要运倒灾区,这个,恐怕一个监生的费用,起码也在一千石的米以上,注意,是米,不是粮食或者谷,而且,最黑的还只挂个名,不去实地读书,杨改革泪奔,自己还是一纯情的宅男啊!和古人比起来,不够看,心,不够黑啊!

杨改革一边流口水,一边恨自己的心不够黑,不够狠,一边催促徐光启接着讲:“徐师傅说得好,徐师傅说得好,接着说,接着说……”一个人一千石米以上,这六七千人入学,起码能输六七百万石的米以上,按现在北边粮食的价格,起码值一千万两以上,杨改革猛吞口水。心中狂喊:我了个擦,给力,给力。

(未完待续)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