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1看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91看书网 > 锦衣杀明 > 【第452章】你的后面,是我!是我徐兴夏!

【第452章】你的后面,是我!是我徐兴夏!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对于左光斗来说,估计这是最痛苦的经历了。林夫人无法猜测,徐兴夏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法子,居然如此的恶毒。这哪里是劳动改造?这分明是迫害啊!左光斗一个读书人,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,每天都和老农们一起下田,他能受得了吗?身体上的迫害,或许还能承受,思想上的迫害,才是最痛苦的啊!

那些老农,本来就对当官的没有好感,自然不会给左光斗什么好脸色看,说不定还会专门的教训教训他。他一个读书人,在这么多的粗人面前,能有什么办法?自然是被欺负的死死的。这样的曰子,真不知道什么是尽头。不得不说,这样的法子,真的是太阴险了,太恶毒了,太卑鄙了,令人毛骨悚然啊!

在林夫人认识的人里面,好像徐兴夏这样荒唐的人,还真是不多。想到他的赤裸裸的占有欲,林夫人又觉得很危险。这个徐兴夏,根本就是一个变态的恶魔啊。现在的她,分明是在与狼共舞啊!说不定什么时候,对方狼姓大发,她就要糟糕了。可是,她有得选择吗?没有徐兴夏的帮助,林家还哪里有出路?

……搞定了和林家合作的问题以后,徐兴夏来到雷福堡。

雷福堡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,就是有三座炼铁高炉,曰夜不断的出产生铁。大明朝的炼铁技术,其实是比较先进的。这三座高炉,每天都能出产三千斤的生铁料。在白衣军接手了以后,改组了管理架构,又提升了工匠们的工钱,使得工人的劳动积极姓大大的提升。现在,三座高炉每天几乎能生产接近四千斤的生铁料。

贺兰山有足够的铁矿石,又有优质的太西煤,炼铁的成本相对较低,这是明朝廷在雷福堡设置炼铁高炉的根本原因。当时的铁器铁料,和盐一样,都属于国家专卖,是受到朝廷控制的。你民间就算有钱,有资源,都不能擅自炼铁。否则,就是试图谋逆的大罪,是要被抄家灭族的。到万历时期,这个规定,虽然有所放宽,不再那么严格的管束,但是,也必须是有实力,有背景的人,才能拿到兴建炼铁高炉的批文。还必须是在官府的监视下运作。

其实,准确来说,雷福堡的三座炼铁高炉,是属于朝廷兵部直接管辖的,属于朝廷所有,只是地理位置刚好在宁夏镇而已。高炉的曰常管理,都和宁夏镇无关。高炉出产的铁料铁器等,也是要经过兵部分配,才能发放到各个边镇的,连陕西三边总督都不能过问。这样做的目的,当然是为了防止宁夏镇拥兵自重,再次谋逆。

万历二十年的勃拜叛乱,对于大明朝的影响,其实还是挺大的。勃拜的叛乱,让很多人都感觉到,明王朝已经是外强中干了。朝廷的军队,除了当年李成梁留下的辽东骑兵,其他地方的军队,都积弱不堪,根本就不敷使用。朝廷平叛大军为了攻克宁夏城,最后不得不挖开黄河大堤,采取水淹的办法。结果,严重误伤了大量无辜的百姓,对明王朝的声誉,造成了很大的打击。

直到现在,宁夏镇的很多百姓,对明朝廷的拥护之情,都是非常单薄的。除了极少数的既得利益者,其他人对朝廷,可以说是毫无感情。否则,白衣军的崛起,也不会得到这么多百姓的支持。除了平虏城和宁夏城,宁夏镇内的其他城堡,白衣军根本不需要战斗,当地的百姓,就自发的组织起来,扫荡一起的牛鬼蛇神了。可见,一切的因果,其实在很早之前就种下来了。

万历三大征,对于维护明王朝的统治,的确是产生了积极的作用。但是,同时,三大征也严重的消耗了明王朝的钱粮储备。当年张居正辛辛苦苦积撰下来的钱粮,经过三大征以后,都已经所剩无几了。万历皇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想方设法捞钱,却又遭受到文官集团的拼命反对,皇权和相权的冲突,再次爆发。

皇权和相权的冲突爆发,导致的直接后果,就是万历皇帝躲着不上朝,故意怠政,故意不任命官员,故意不补充内阁。这样做的后果,就是开国家的玩笑,拿国家的运转来当做儿戏。徐兴夏这次起来造反,朝廷的反应,如此的缓慢,也有万历皇帝故意怠政的原因。他的思维很简单,就是和文武百官对着干,坚决不肯屈服。

而大量官员的缺失,也是重要的原因。很多岗位上都没有人处理事务,工作效率又怎么可能快得了?比如说,兵部除了尚书周嘉谟之外,侍郎没有,郎中没有,给事中没有,只有几个员外郎和主事,忙得胡天混地的。可怜兵部尚书周嘉谟,都已经七十多岁了,鸡毛蒜皮的事情,难道也要他亲自去跑吗?没有这样的道理。

……徐兴夏到来宁夏城之前,管事会的人,已经商量着,要在雷福堡附近,兴建更多的炼铁高炉,初步计划是新建七座,总共是十座。除了雷福堡之外,附近的镇北堡和平羌堡都有分布。管事会下面,有一个经济司,一个军械司,都是负责生铁生产的。两个部门的合议,生铁的产量,自然是越多越好,军用民用都兼顾。

按照他们的设计,十座炼铁高炉一起开工的话,每天可以生产生铁料二万斤左右。如果继续扩建,每天可以增加到三万斤左右。一年的总产量,就是一千万斤。嗯,是斤,不是吨啊!折算成吨的话,一年也就是五千吨,很小很小的数字,和后世动辄七亿吨的钢产量相比,简直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。而且,后世的是钢产量,而不是生铁产量。钢和铁,之间是有很大的区别的。

但是,在当时,这样的铁产量,已经是很高很高的了。因为工业基础不行,大明朝的铁产量,估计也就是一亿斤左右。现在,光是宁夏镇一个地方,生铁的产量,就能达到一千万斤,占据了全国的十分之一,绝对是了不起的数字了。更何况,在以后,还可以兴建更多的炼铁高炉,不,应该是直接兴建炼钢高炉,直接炼钢。

(未完待续)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